学校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在校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蒙昧走向理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防止他们违法犯罪的有力防线。怎样有效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教育;预防

近年来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出发,重点阐述学校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

1.在校青少年自身存在的特点

在校青少年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在校青少年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喜欢模仿,但辨别是非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时,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自我意识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心理减弱,渴望独立,但因稚气未脱,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与现实脱节,以致形成善恶颠倒的心理倾向;情绪情感不稳定,易冲动,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不良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离异家庭等,容易造就青少年孤僻、内向、专横、狭隘、自利、好胜、唯我的性格。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纠正,在外界不良环境的熏染下就容易引发犯罪。家庭教育不当,如对孩子过分宠溺、盲目施压、教育方法粗暴、忽视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等,则会使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弱化、性格不健全,促使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3.社会不良风气对在校青少年的影响

如今暴力色情文化充斥着网络电视以及各种媒介,在校青少年每天都可能在电视网络中看到枪杀、武打、色情的场面。在校青少年热衷的电子游戏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这些有害的文化不断腐蚀着认识能力、辨别能力、控制能力、抵御能力处于较弱阶段而模仿能力极强的青少年。部分青少年经不住不良因素诱惑,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学校对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举国上下强调素质教育,但学校面对社会、家庭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无奈,众多学校仍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智力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和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未能落到实处。而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也是在校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加强预防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思路

1.转变办学观念,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仍是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以成绩评价学生,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要转变办学观念,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做法。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责任心教育,可利用教材、展览、巡回演讲、录像等形式,提高德育实效,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师要用自己的事业观、价值观、道德观去感染学生,同时做好转化差生、矫治劣迹的思想工作,在学生思想上筑起一道预防犯罪的坚固防线。

2.严肃校纪,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严格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必循。班级要大力加强班风建设,用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来形成良好的群体气氛,规范在校青少年的行为,有效地化解不良因素对在校青少年的侵蚀。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辟丰富多彩的寓教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在校青少年课余生活进行指导,陶冶学生情操,净化灵魂,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3.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联系,齐抓共管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使家长能及时掌握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学校对犯错误或违法犯罪的学生处理要慎重,要制订切实有效的帮教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帮教工作。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良思想和行为,要如实向学校通报信息,教师也能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双方互相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及时矫正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4.强化周边环境整治,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周围的治安状况不好是导致一部分辨别是非能力差且意志薄弱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之一。学校应当主动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如实反映学生思想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要求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加以解决。如将校园周边的黄、赌、毒等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映,并配合政法机关进行查处,以预防和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宋浩波,郝宏奎.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黄华.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防范措施.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试验中学)

推荐访问:在校 违法犯罪 青少年 几点思考 预防